心病知多少

伴侶與家族

與孩子談話
李維榕博士/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
成人喜歡教導孩子,
其實孩子才是成人的導師,
只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被困在成人的世界,動彈不得。
 
 
我很喜歡與孩子談話,那完全是另一種境界,讓你不由自主地回復童真、返老還童。
因此,當北京一份雜誌請我主持一個兒童信箱,我不加思考地就答應了。
但是,很快就發覺那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因為孩子提出的問題,大都只有一兩句,我卻要長篇大論,十分違反對話的原則。
大人與孩子談話,一不留神,就會像老師對小學生訓話。我卻認為,你可以與孩子談天說地、玩耍嬉戲、不著邊際,甚至向他們惡作劇,與他們抬槓、嬉笑怒罵,但是最好不要老想著要教他們,否則就太悶人了。
下面是我回答孩子的一些例子:
﹝問題1﹞明明(六歲):「為什麼我腦子裡總是幻想一些不切實際的事情?」
明明小朋友!你才六歲,胡思亂想是一個六歲孩子的專利,不切實際的想法其實是最有趣的想法,千萬別讓大人過早把你變得過於實際。等你長大了,你就會自然發現,生活中有太多令你不得不實際的事情。因此,現時你最好享受童年時光,讓腦子天馬行空,在幻想中發展創意。
當然,六歲也是一個發展思考的年齡,你會開始留意四周事物,尤其是人際關係。我不知道你所指「不切實際」的想法是什麼,如果只是一些漫無邊際的遐想,就不必擔心。因為在你這年齡,那是最自然不過的事。但是如果這些意念與家人有關,又或者內容讓你有些不安,那就可能意味著你對家庭關係有些擔心。是這樣的話,也許要找個你信任的大人或老師,傾談一下你的心事了。
 
﹝問題2﹞我有什麼用?為什麼我會出生?
小朋友!你的問題讓我有點為你擔心了,是不是碰到什麼挫折,又或者是挨父母罵了,讓你有點沮喪、氣憤,甚至懷疑為什麼「把我帶到這世上來」?
我不知道該怎樣安慰你,但是我想與你分享一個祕密,我小時每遇到挫敗時,往往也讓我懷疑做人的價值。但是我發完一頓牢騷後,總會為自己找個祕密的角落,看看天、看看樹、看看螞蟻在土丘上爬動;伸長脖子享受陽光曬在臉上的溫暖,或雨水滴在手心上的清爽,又或者雙手接觸到青草地上的那種柔軟。從小事物吸收天地的精華,很快地我又會快樂起來。
我現在長大了,發覺面對的困難有增無減,但我始終是個樂觀的人。我祝福你也可以找到生命的魔術。
 
﹝問題3﹞為什麼父母不答應給我買玩具?
小朋友!我不知道你幾歲,但是你的問題太過沒有創意了。每個孩子都想父母給他買玩具,但是只有最沒有想像力的孩子,才會像你這樣發問。
想想看,為什麼父母要給你買玩具?買什麼樣的玩具?什麼時候買?在哪兒買?怎樣才可以讓父母心甘情願地給你買?都是很有趣的探索,不是一味撒野就成。
我提議你好好地思考一下,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不同思考,想通了,你也許會學到一點創意、一點腦筋靈活,到時你不用出口,自會有人因為欣賞你而多給你禮物。
 
﹝問題4﹞我常夢到我的爸爸媽媽死了,為什麼會這樣呢?
小朋友!夢到自己最親的人死掉,在不同年紀的人都會發生。因為我們愈珍惜的,就愈怕失去。爸爸媽媽是我們最愛的人,因為太愛了,就很怕失去他們,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當然我們有時會賭氣,暗地裡希望爸媽離開,夢中也會見到他們死亡,讓你大吃ㄧ驚。好在一覺醒來,你會發覺,他們原來還是活生生的。那感覺真好!
所以,別太為那噩夢擔憂,反而要好好地珍惜生命的價值。下一回再發這種夢,醒來時就趕快走到爸媽跟前,說一句好話、給他們一個擁抱,或者為他們做一些好事,這都是對父母生命的一種慶頌。
我還想告訴你一個祕密,我的爸爸媽媽都已經去世了,但我仍不時夢到他們活生生地出現在夢境中,讓我在醒後,惆悵之餘,仍帶著一種欣慰。可見我們對雙親的繫念,是超越時空的。
  
一口氣回答了幾封信,意猶未盡;因為,成人往往忘了自己也來自孩子的世界,只是再也找不到入門的鎖匙。
與孩子談話,先要瞭解他們的「魔術世界」,要找到解碼,才能進入這個充滿夢幻的國度。
記得Harry Porter剛出版時,我曾經問過十二歲的姪女,究竟這本書有何獨特之處,讓她如此著迷。
她答:「成人都是『麻瓜』,不懂魔法,所以沒法進入Harry Porter的世界。」
原來我是「麻瓜」,怪不得她懶得向我解釋。我氣起來,一口氣自己把書看完,才發現自己真的不懂魔術,不知道那古舊無奇的火車站內,有個只有孩子才找得到的新站口,那兒有特班車,把人帶到奇妙超凡的另一時空;也看不見在我們身旁走動的芸芸眾生,有很多來自天外的異類,穿插在我們的四周,與我們凡人的世界重疊。兩個不同的現實在同一個時空運作,只是我們沒有慧眼的人無法察覺。
成人喜歡教導孩子,其實孩子才是成人的導師。只是孩子畢竟是孩子,有時被困在成人的世界,動彈不得。我對孩子的輔導工作,往往只是協助他們找回那魔術世界,讓他們走出成人現實的困局,只是在過程中,我也不知道是我領著他們,還是他們領著我!
記得在上海見過一個不肯上課的小男孩,他那當醫生的父親千勸萬勸,就是沒法讓孩子就範。我看著那被工作及生活壓迫得十分疲倦的父親,當時我自己也是肩上千斤重擔。兩個過度疲倦的成人,對著一個過早即承受著成人世界疲倦壓迫的孩子。他那白皙的小面龐,烏溜溜的眼睛看世界,他說不喜歡老師、不喜歡同學、不喜歡踏入那一點也不好玩的學校大門。
我當時一點也沒有勸他上學的想法,只覺得他說得不錯,學校有時真的不是好玩的地方;同時想起一部義大利電影的故事:一位父親帶著小兒子被捉入納粹集中營,在那不見天日的人間地獄,父親卻成功地讓兒子以為那一切都只不過是個遊戲,不但讓兒子活命,還讓他活得精采。同一個現實,卻有兩種完全不一樣的歷程。
因此,我不由自主地就借用了那故事的喻意,與男孩玩起遊戲:怎樣把沉悶的校園變得有趣。
男孩說,最好把它變成動物園,老師當中有長頸鹿、有老虎,也有高貴的天鵝。同學中花樣更多,不能安定的鴨子、喋喋不休的企鵝、狡猾的小狐狸、作弄人的猴子,還有那讓人討厭的臭鼬。
說著,說著,校園就變得有趣起來。
男孩蒼白的面孔不但發出光采,還主動地向父親提問,在他的工作單位,是否有讓他不開心的人物,是否也能把他們變成動物園裡的動物?
這種談話並沒有什麼深刻的涵意,也沒有任何訓導,但是卻讓那疲累的父子帶著沉重的腳步而來,竟然輕鬆地帶著活力離開。
而我自己,也感染了他們的樂趣,突然覺得世界上並沒有任何大不了的事,卻必須創造一枝魔術棒,把沉悶變成遊戲。
當然有人會問,為什麼不教孩子尊師重道?世上多少孩子連上學的機會都沒有,他為什麼不懂珍惜?
我卻不認為這種教導有效。
因為這種話,孩子一定已經聽過千百次,初聽無效,再聽也不見得有好處。
再說,我們人人都肩負著一大堆的「應該」或「不應該」,自己都倦壞了,何必過早地推給下一代?
而且,孩子並不是沒有腦袋的小東西。他們必須發展自己的思考,只聽大人話的孩子,就很難發展自己的創造力。
我小時候家中發生了很多不幸,但卻有個十分豐富的童年。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沒有大人不斷向我腦袋輸送訊息,卻讓我有很多空間自我發掘,讓我有機會接觸不同的人和物。
 
(文轉載自《張老師月刊》第380期,20098月號)
 
關鍵字:家族治療、兒童議題
 
李維榕博士
現任香港大學家庭研究院總監、美國紐約「米紐慶家庭中心」(Minuchin Center for the Family)督導、具美國婚姻家庭治療學會(AAMFT,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arital and Family Therapy)會員及督導資格。多年來在歐、美、中、港、台、新加坡等地示範教授家族治療並提供督導。她對於和華人家庭工作經驗豐富,也致力相關的研究多年。在一本重要的家族治療教科書中(Family Therapy: Concepts & Methods),作者Michael Nichols列舉她為目前「結構取向家族治療」的主要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