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意義再造 發揮職場影響力
黃暐超 諮商心理師
華人心理治療發展基金會EAP專案經理

 

 

 

 

Peter是一家跨國公司行銷部門的中階主管,總是能超越公司既定的目標,與同事間的相處也融洽,高階主管將其視為重點培育人才之一,最近Peter卻覺得自己好像卡住了,說不來是什麼,他依舊努力工作,成績依舊亮眼,卻總覺得好像困在其中,他告訴朋友:「我覺得我動彈不得,每天面對工作,我都覺得愈來愈低落,提不起勁,我有時還在想,當初怎會想要做這個工作?我有點不知所措。」

 

這樣被困住的例子好像常常發生在你我周遭左右,曾有調查發現僅有45%的人可以找出工作的意義,過往的研究也指出,大部分的人看待工作有三種方式:(1)把工作視為工作(job):這種人對工作毫無熱情(2)把工作視為職業(career):對工作投入較多也較深,也願意為工作許下承諾,其目標可能是追求更豐厚的收入,更好的社會地位或權勢(3)把工作視為使命(calling):工作不是為錢,也不是為名,是一種自我實現,有時還希望透過工作,建立一個更美好的世界。Peter顯然是視為職業(career),尚未邁入把工作視為使命(calling)的階段層次,如果你也處於這種狀況,那你可以怎麼做呢?

 

 

根據耶魯管理學院組織行為副教授Amy Wrzesniewski 與密西根大學企業管理與心理系教授 Jane E. Dutton提出一個「工作塑造」(job crafting)的概念,簡單來說,工作塑造是指,調整自己工作的某些面向,以獲得更大的意義感和滿足感,此刻,整個人好似就在工作中可以重新活過來,依據工作塑造,提供三個方法來做練習:(1)改寫工作框架(2)與人建立好關係(3)灌入意義於工作中

 

(1)改寫工作框架

 

你可以花點時間改變工作執行的方式,一份工作熟能生巧後,往往使人陷入一種反射般未經思考的機械動作,此刻,每週不妨花點時間,將工作任務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自己:我能否找到新方法讓工作更不同且更順利?也可以每週花點時間問自己,什麼是對公司有益,同時又能帶給自己快樂的事?當然你也可以想想,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做的事,即使這些事情和你工作並無直接關係,卻能讓你心情快樂(例如:我希望自己能花15分鐘邊好好享受的喝杯咖啡邊思考工作執行的狀態)很重要的是,你必須讓自己放鬆心情,告訴自己就天馬行空的想,如果永遠要把完成工作當成一張待辦清單,此時,腦中自然陷入截止時間畫面,這樣就更難讓自己多點創意去換角度思考工作。

 

(2)與人建立好關係

 

改善與工作環境中接觸的人的關係(如:主管、同事、部屬等),更甚者還能幫助他人,也許漸漸的,工作氛圍也變的更好,這將會讓你更喜歡、更滿意自己的工作。

 

(3)灌入意義於工作中

 

花點時間重新框架自己的工作角色,常常問問自己,你所扮演的工作角色的意義是什麼(如:你的工作內容及工作效率是如何影響著其他人)?Amy Wrzesniewski 與Jane E. Dutton認為如果願意把自己的工作角色,連結上更崇高的目的,將改變工作行為模式,他們研究了醫院裡的清潔人員,因為清潔人員的工作幾乎是最容易讓人陷入沮喪,不過,他們發現,有一群清潔人員是很喜歡自己的工作,研究指出他們的共同點是,他們重設、重新定義了自己的工作的角色,那群快樂的醫院清潔人員自認在病患治療過程中,扮演很關鍵的角色。其中一位清潔員說,自己是「促進醫療品質的整合者」,他們不僅是單純幫自己冠上不同的角色頭銜,也用不同的方法做事。Amy Wrzesniewski說:「當心態改變了,你執行工作的方式也會變。當這群清潔員將自己視為醫院中促進醫療品質的整合者,也將會改變他們工作的行為模式,工作行為模式改變後,也將使工作變得更有意義和目標。」

 

 

最後,希望大家一起來塑造你的工作,而不是讓工作來塑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