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誰?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兼任諮商心理師 謝文宜心理師

 

 

 

 

 

當我們要啟程走向幸福之路時, 有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我們必須先回答的, “我是誰?”塔爾‧班夏哈(Tal Ben-Shahar)在哈佛大學開了幸福學這門課, 他對幸福的定義是”快樂加上意義”, 什麼會令我快樂? 什麼會讓我覺得我的存在是有意義的? 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 不過, 如果我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 那我如何回答這些問題呢?因此我覺得好好去認識自己、了解自己是首要之務。

 

在我兩歲多的時候, 我的父母考上美國的公費留學, 由於實在無法帶小孩一起出國, 於是將我託給外公外婆以及大姨丈大姨媽照顧, 或許當時小小年紀的我對於父母沒帶我一起去美國有種誤會, 總以為是那時候的我不夠乖而且太愛哭, 所以才被留在台灣, 因此我努力成為一個聽話、守規矩的好孩子, 深怕若是不乖就會被遺棄,而這樣的模式,也深深反映在我的人際關係中,尤其是親密關係。

 

打從開始交男朋友之後,我總是會很努力地搞清楚對方心目中理想的女朋友是什麼樣子,然後就竭盡所能地把自己變成那個樣子,去符合他心中的期待。我以為讓自己成為一位像水一般的女人,可以隨著不同的容器而展現出不同的樣貌,是一件值得努力且驕傲的事情。問題是在這樣的過程當中,我失去了自己!記得在一段戀愛經驗中,當時我的男朋友跟學姊透露自己有時候還蠻想念以前的女朋友,我知道後覺得很受傷也很困惑,我問學姊:「他不是跟以前女朋友常常因為意見不合而吵架嗎?我從來都是百依百順,還不斷稱讚他,為什麼他還會想念她呢?」學姊說:「他的前女友會提出跟他不同的意見,互相辯論,有種腦力激盪的愉悅感;而妳都沒有自己的意見,他說什麼妳都覺得好,所以有些懷念那種因為不同想法而激盪出來的火花」。為了成為他一百分的女朋友,我跑去接受心理諮商,目標就是要成為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我真的很感謝這位前男友,讓我開始有動力去探索真正的自己究竟是誰,也開始踏上自我成長的道路。

 

在找尋自己是誰的過程中,剛開始是很沮喪的,即使試圖自己做個簡單的決定,不要先去問別人的看法,我都覺得很不習慣,也深刻體會到我對自己是多麼不信任與沒信心!我開始去觀察周邊的朋友,發現有一位女同學看來相當有自信,很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很堅決但又同時讓人感覺她是溫柔的,我非常欣賞她展現自我的方式,因此決定向她請益,希望她能夠給我一些建議。她當時給了我一個功課,說自己當初也是從做這樣的功課開始的,她要我每天為自己做一件讓自己快樂的事情,這件事情跟任何人都無關,只有我為我自己做而已。我記得當初覺得這很簡單呀!結果第一天早上我坐在床上想著今天要為自己做什麼,我想了半個多小時,卻無法想出一個與他人無關的、純粹只取悅自己的事情!這讓我整個慌了起來,因為我終於了解到我和自己是有多麼疏離!我開始訪問一些朋友,要他們跟我分享他們會為自己做哪些事來讓自己開心。我認真地將所有答案列成一個表單,然後自己一件一件嘗試看看,有些事情做了之後覺得沒什麼感覺或是並不喜歡,我就將它刪除,留下那些會讓我愉快的。漸漸地,我終於發展出一些真正會令自己快樂的事情,這也讓我開始懂得可以如何疼愛自己,而”我”的樣貌,也隨著慢慢浮現了出來。

 

這是當年我為了找尋自己所跨出的第一步,二十年後的今天,我給了學生同樣的功課,我突發奇想也來跟著做,發現這個功課正是現在的我所需要的!工作的忙碌、生活的壓力,又讓我再一次迷失了自己。我努力地在工作上付出,也認真地在關係中照顧所有的人,但我卻忘了包含自己!當我想著我要為自己做些什麼事的時候,我感受到身心極度的疲憊,我溫柔地擁抱著自己,說了”對不起,請原諒我,謝謝你,我愛你”,便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起來,我發現,原來好好地為自己疲憊的身心哭一場,也是現在的我可以疼愛自己的方式!

 

你呢?做些什麼事會令你感覺快樂呢?你又會如何去愛你自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