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提供:三采文化《學習。在一起的幸福》
有人嫉妒愛人的工作,有人嫉妒愛人的朋友。他的某個親人,她的一種嗜好。一個被她讚賞的球員,一個接受他服務的顧客。一本獨享他睡前目光的書,一部引起她憂傷垂淚的電影……凡是自己無法參與分享的事物,都可能引起嫉妒。
無論倆人擁有如何緊密的關係,終究會有無法共享的部分。對於自己暫時被排除在外,得不到愛人的注意力,每個人的調適能力都不同。
如果能愛一個人而不需承受嫉妒灼燒的考驗,該有多好!擁有的甜蜜對照失落的不安,使我們渴求愛人給予更多的時間與心力。有時是因為確信被對方愛著,自覺可以要求更多,恃寵而驕的嫉妒。有時卻是無法確定對方的心意,擔心失去或被欺騙,因而緊抓對方,存在感遭受威脅的嫉妒。
無論出於哪一種心態,嫉妒都會讓人焦躁不已、坐立難安、行為衝動、口不擇言,氣憤別人,更氣憤自己。這種感覺糟糕透頂的時候,極度需要情人耐心的撫慰,但是嫉妒的情緒實在太強烈了,經常會把情人嚇跑或是嚇笨,反而一句好話也說不出來,最後只能自己收拾爆發後的受傷情緒。其實也沒有甚麼收拾嫉妒的好方法,一般都是發現「再鬧下去對方真的會走掉」,所以不得不安靜下來。
親密關係中的嫉妒,也與疑心、不信任有關。有時候這是某一方個性的困擾,諸如成長過程中信任感受挫,以致於需要更多的掌控感。這樣的個性其實在交往初期就會表現出來,但熱戀期間人們更在意靠近而不是空間,所以常忽略了這些問題。例如,沒有辦法等待,親密感的需求必須立刻被滿足。表態很快、追求的速度很快、關係的進展很快。愈是讓人覺得愛到癡狂的人,通常掌控的需求也比較大一點。
遠離嫉妒的情緒折磨
不再受嫉妒折磨的根本方法,或許只有停止在愛情中計算得失。
能這樣地愛一個人嗎?希望自己能像所有美好的事物,帶給愛人快樂而不求回饋。欣羨一種「給予愛」的能力,不嫉妒「獲得愛」的幸運。能夠如此,前提是擁有完整的自我,不會懼怕失去愛人將導致自我的毀滅。
人們都希望如此被愛,卻往往無法如此愛人,時時計較自己得到的夠不夠多,忘了戀愛的初衷。
讓我有個愛你的機會──好想回歸那美麗的心境,不生嫉妒的淨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