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親近,越疏遠
朱士炘老師
政治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畢業,曾任救國團「張老師」推廣教育訓練組組長、雄獅旅行社人事副理、中華民國領隊協會訓練組組長、實踐管理學院講師。現為知名管理顧問公司講師,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情緒管理、壓力調適、親職教育、兩性關係、溝通魅力等議題。

 

 

 

 
       

 

關中老師的女兒因為夫妻感情的問題,在上海跳樓自殺。從新聞畫面裡,看到攝影機遠遠拍攝到關老師默默拭淚的鏡頭,我也跟著掉淚。老師說要去帶女兒回來好好休息,這句話,道盡了白髮人送黑髮人的辛酸!

 

似乎所有的童話,故事都結束在「公主與王子結婚,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但我們都知道,結婚後,才是故事真正的開始。

 

    公主可能不再純真、浪漫、美麗,成天嘮叨、批評、責備,甚至於越來越像個醜陋的後母。

 

    王子也失去英俊、勇猛,不只越胖,可能也越不負責任,只會像馬鈴薯般窩在沙發裡看電視,飯來伸手、茶來張口。

 

    威廉王子跟凱特還沒結婚,就已經開始有賭盤讓賭客下注,看他們的婚姻能維持到甚麼時候!

 

    人是感情的動物,卻也因為感情而受傷。這,到底是哪裡亂了套?!

 

    2011314日出版的ScienceDaily裡,美國芝加哥大學心理系Keysar教授發表了一個研究結果,指出:

 

    「許多人都以為跟自己親近的人,會比跟陌生人之間,做更好的溝通!其實不然,『關係親近』往往會讓人高估了自己對於訊息的解讀,誤以為自己跟對方有很好的溝通!」

 

Keysar教授稱這個叫做「closeness–communication bias」(因為關係親近造成的溝通偏差)。

 

    在西方以理性思考為生活哲學的環境裡,都有這樣的偏差,更何況是經常把非理性誤會當做是感性的台灣!

 

    甚麼是非理性?其實就是不合理的思考方式,只要期望的是做不到的事,或者不去想該想的問題,弄錯目標,這些都是非理性的想法。

 

    感性絕對不是非理性,許多人可以因為電影太感人,而痛哭流涕。不代表這些哭的人,缺乏邏輯思考的能力。

 

    非理性隨時隨地存在我們的身邊!

 

    例如:「完美」是一種不可能做到的事,但許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說:「你這樣的確不錯,但只要再怎樣就更好了。」而當小孩真的做到再怎樣時,大人會繼續說:「如果你能更怎樣,就更棒了!」

 

搞到後來,多數的親子關係一定被破壞:孩子覺得自己的父母是貪得無厭,只會要求的惡魔;父母覺得孩子一點都不懂得感恩,不曉得自己為了要孩子更好,付出了多少的代價!

 

    最近學校霸凌的事件廣受注意,教育部處理霸凌事件的過程裡,似乎一直未將學生霸凌者(因為有些欺負人的是老師)的父母,列入處理的對象。當有霸凌事件發生時,大眾注意的就是學生霸凌者有沒有被懲罰?學校如何處置學生?幾乎沒有人問這些小孩的父母該不該負責任!好像這些學生是憑空突然的變成霸凌者!

 

    所以,我想的跟別人不太一樣,我認為「只有腦袋清楚的人,才懂得處理感情的事!才知道在面對自己愛的人時,該掌握怎樣的目標!」

 

    不少人會質疑,感情的世界裡怎麼可能腦袋清楚?!

 

    唉!如果不清楚,下面這件事的處理方式可能就不同了!(這是真的事情喔!)

 

    晚上先生比較晚下班,回來後,還沒吃晚餐。我建議他可以帶小兒子去夜市走走,順便吃晚餐,也幫我買碗排骨湯回來!

 

    沒想到先生開車到饒河夜市,貪圖一時的方便隨意停車,因此車子被拖吊了!

 

    先生打電話回來說車子被拖吊,我聽到的第一個反應是覺得很抱歉,因為自己要喝湯,忙著跟他說對不起。先生說是他自己偷懶,才會被拖吊。而且是國家拖的,又不是我去拖吊。

 

    有些夫妻的反應會是剛好相反:妻子會怪先生為什麼那麼不小心;先生會怪妻子要喝湯。最後兩個人一定吵翻天,冷戰不休!

 

    這跟腦袋清不清楚有甚麼關係呢?

 

    因為我跟先生都清楚一件事:

 

    夫妻兩個人要在一起,當然要開心的在一起,結婚的目的不是為了找個人來吵架,不需要浪費時間在指責對方上!而因為希望可以開心的在一起,我們隨時都會努力記得要給對方看到「自己真正的在乎」。

 

    因為在乎對方,我們努力去做的事,不是只有注意自己說話,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去聽懂對方,聽懂對方對自己的感情,從而教導對方自己比較喜歡或習慣的用語,避免因為成長背景的差異,所帶來的溝通障礙!

 

    夠理性吧?!

 

    許多人在職場上以溝通專家自居,叱吒風雲。卻往往無法跟自己的家人溝通。我稱這種人是「兩面人」。

 

    職場跟家庭,有很大的差異嗎?一點也不!

 

    一個會對客戶發揮積極的同理心,懂得適時展現幽默,化解與客戶衝突的人。回到家後,卻是用疲憊為理由,關掉自己的同理心,拒絕表達幽默,直接跟家人衝撞,還怪家人不懂自己的辛苦。你覺得,這樣的同理心、幽默感、溝通能力是真的嗎?

 

    當然都是裝出來的,再冠上「因為角色需要」給自己找台階下!所謂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就是承認自己都在假裝?!如果不是在假裝,也相信自己是個具有同理心,充滿幽默的人,可能得重新檢查自己的一些功能。例如,是不是很久沒有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讓生理的疲憊,慢慢侵蝕了自己的快樂?!

 

    如果你正苦於自己的家庭生活一團亂,許多問題只想用逃避來解決。也許,可以先回頭看看自己在工作上,有哪些能力是自己覺得非常自豪的。試著將這樣的能力用在自己的生活裡。簡單的講,就是把自己的家人當客戶。你會對你的客戶笑,那應該也知道如何讓家人看到你璀燦如陽光般的笑容。如果不行,就表示你平常笑的很勉強。若是這樣,就先接受自己不愛笑,也告訴家人,其實你平常笑的很痛苦,你是個嚴肅的人。可是,不笑不代表你不愛他們!

 

    說實話,親密的人最怕的事情很簡單,就是怕你不愛他。我們又不是一個會常常把愛說在嘴上的民族,因此,就只能用行為來判斷你愛不愛他。偏偏回家後,你又表現的是懶得理、不想理。這,當然會引起家庭的衝突。

 

    用對待客戶的眼光來看一看自己對待家人的行為,聰明的你就知道該對自己親近的人做甚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