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科技公司老闆「金援」下,國內心理治療、諮商人員養成所昨日有了新家;這裡除了定期開辦訓練課程,提供專業人員進修管道外,也對大眾提供心理學課程及諮詢服務,希望以此結合專業人力,成為全國甚至全球華人重要的心理支持據點。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同時也是趨勢科技公司全球行銷總監陳怡蓁,昨日宣布捐出麗水街住所供基金會使用,並斥資四百萬元,由專業人員設計心理治療室、兒童心理治療室及陽光室、遊戲室等;陳怡蓁指出,從事高科技行業,競爭激烈,員工壓力都很大,她過去常邀請精神科醫師為員工上課,因此和心理治療專業人員結緣,她引用廣告詞「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希望以此做為科技與人文完美結合。
高雄長庚醫院精神部主任文榮光指出,目前健保精神科給付,藥物治療佔45%,心理治療給付僅佔3‧5%,由於健保給付偏低,對心理治療每小時頂多給付四百九十五元,讓醫師不想做。基金會執行長王浩威表示,去年十一月通過「心理師法」後,確有部分專業人員想獨立開業;有鑑於「個體戶」尋找開業場所負擔沈重,基金會場地將出租心理治療師使用,並提供專業人員在職進修場所,民眾也可向基金會尋求諮商及轉介服務。
王浩威強調,除了照顧國人心理健康外,基金會也考慮和國外相關單位合作,促進全球華人心理健康;尤其每年暑假不少小留學生返國就診,他們反映,在海外求助心理治療時,由於方文化差異及種族問題,許多西方治療師對大學生還與家人同住感到不可思議,這類反應往往令求助者感到屈辱。而在海外華人進入青少年階段,難獲不同種族的同儕支持,只能轉而尋求家庭支持,使得海外華人的家庭觀念更顯保守,與家人關係也更趨複雜,而這些文化差異產生的心理問題,是西方治療師難以理解的。因此基金會將成立網站,藉由網路無遠弗界解決全球華人心理問題。
(記者吳佩蓉 民生報A3版今日話題 民國91年8月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