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CBT以及療效相關證據
以科學為基礎的治療方式-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CBT-I)
失眠的認知行為治療(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insomnia),可簡稱為CBT-I,是一種短期、非侵入性、具有明確結構的心理治療取向,目的在解決人們的失眠問題,讓睡眠能夠更為建康。主要的內容包含教育人們了解失眠的原因,以及揭露出睡眠相關的認知(或是想法)是如何影響到情緒與行為,而讓失眠持續困擾。
並且CBT-I會透由具由實徵研究支持的認知與行為技術,來幫助睡眠困擾的人打破失眠的惡性循環,教導對睡眠較有幫助的想法或態度,並培養正確的睡眠習慣,讓一夜好眠將變得自然!

CBT-I的療效證據?
CBT-I藉由受過訓練的治療師,針對個別的失眠情況提供面對面一對一或團體的治療方式,目前已經有超過100篇以上的研究證據證實CBT-I對改善睡眠有效果,70% 至80%的受失眠困擾者在接受6-8週的療程後,睡眠情況可獲得明顯的改善。 一篇2004年發表在美國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比較CBT-I與藥物對於改善睡眠的研究,更進一步證實了CBT-I療效的優勢。這個研究以隨機的方式將長期失眠的成年人分配到CBT-I組、藥物治療組、合併治療組(CBT-I+藥物治療)、以及安慰劑治療組(雖然給予無效的治療方式,但參與者卻相信治療有效)。結果顯示不論是單獨使用CBT-I或是合併藥物來治療皆比起單純給予藥物治療來得有效。
不僅如此,比起藥物治療,失眠患者也顯示出較偏好CBTI來治療失眠,並覺得CBTI較為有效且令人滿意。在國內,由政大睡眠實驗室自94年起針對CBT-I的療效研究,累積至今已超過上百位失眠的民眾參與,獲得的結果也與國外相符,CBT-I組與合併治療組對失眠問題的改善均優於藥物治療組。可見,不論目前是否有在服用助眠藥物,若能配合認知行為治療,睡眠問題的改善成果會更為顯著。
CBT-I應用到線上的形式
由CBT-I的治療方法與網路技術做結合所發展的線上CBT-I,為希望提升睡眠品質的人們提供更為省時、便利、不受交通與地理因素限制,只要在家便可獲得好眠。線上CBT-I會涵蓋多種的教育、行為、及認知的元素,結合互動性與多媒體視聽的素材,讓學習更生動及豐富,同時也會針對使用者當前的睡眠情況,給予治療師專業且個別化的回饋建議。
線上CBT-I的療效證據
針對線上CBT-I相關的療效研究已指出,符合失眠診斷的患者在參與六到九週的線上CBT-I後,比起給予安慰劑治療的組別與未給予任何治療的控制組,有75%的參與者的睡眠問題獲得改善,在一段時間後的評估,也顯示線上CBT-I組的改善持續維持。顯示線上CBTI與面對面形式的CBTI同樣能有效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情形,且更為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