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介紹
華心在兒童青少年心智健康系列的課程,進入第三年,我們將重點放在如何與父母工作。
我們很高興聚集了7位在英國工作的精神分析取向臨床專業者,分享他們與父母工作的經驗及其理論基礎。本系列講座將涵蓋各種與養育相關的主題,希望帶給與兒童和家庭工作的跨專業領域工作者一些延展的觀點與思考。
本系列共有20場講座,在前10場課程中,將涵蓋整個童年發展階段的親職歷程。 這將包括產後餵養、睡眠和親子交流的情感體驗。在父母必須參與孩子的正式教育之前,本課程也將詳細地描繪語言的發展和分離議題;而父母的自身青春期經歷和邁向成年早期的過渡期也將結束在孩子的發展年表之中,此歷程又如何與親職經驗相互交織亦是課程所關注。
在後半段的10場講座中,講師們將在各種主題背景下探討育兒問題,其中包括撫養殘障、自閉症和其他神經發育困難的兒童的親職處境;思考養育方式對孩子的影響,其中包括對兒童的虐待和忽視;也將介紹經由家庭與社群的代際創傷傳遞的問題;課程亦將討論與養父母的工作經驗以及在安置照顧系統中的育兒親職經驗。醫療創傷對父母造成的複雜性影響,及早產對父母的影響也都將會納入此次課程。
這一系列講座呈現了廣泛的與父母工作的臨床經驗,我們將父母置於我們思考的中心來設計這個第三年的課程。
與過去2年一樣,這系列課程採線上方式(Zoom系統)進行,每次課程進行90 分鐘,採中英逐段翻譯進行。學員在上課中若有問題,可將問題寫在Zoom聊天室,再由翻譯老師轉譯給講師,如來不及回覆會在日後的課堂中回答。
主軸課程進行期間,也另外提供【工作討論團體】(每班4-6人)之選修課程,協助學員將理論與實務工作之間的連結與運用,更為熟練,今年的重點將著重在與父母工作的議題。
課程內容:
● 經典基礎課程(20堂課)每堂課90分鐘,由外師授課,提供中英逐段翻譯
● 工作討論團體(10堂課)每堂課75分鐘
工作討論團體:再次思考專業間的系統動力
工作似乎是容易的事:按部就班的畢業、考試、覓職、打卡上下班。但工作卻也是很困難的事情:與很多人、很多情緒、很多不同的期待相遇的情境下,運用有限的資源,做出專業的決策並執行。特別是從事心理相關工作時,服務對象所帶來的原始情感、人生議題,很容易會蔓延並且癱瘓團隊,進而造成工作者耗竭(burnout)。而【工作討論團體】提供的就是一種思考空間,協助在強烈的情緒、壓力底下的專業工作者,能夠更敏銳的覺察所處的工作團體間的人際動力,再澄清自己的角色,並保持思考-思考哪些改變可能有幫助、思考那些意識/無意識的溝通想傳達什麼、思考如何維持專業、思考哪些該做卻需要耐著性子等待、思考哪些細節與資源一直被忽視等等。也許沒能立刻給予正確解答,但【工作討論團體】提供的思考,卻能在我們心中留下一個能反思與轉化的空間,而能夠以自己的思考出發,做出更合適的決定!
在【工作討論團體】中透過在固定的時間,透過與團體帶領者和成員相聚,閱讀與思考記錄下的工作素材,運用成員多元的背景、團體中自由探索的氛圍與空間,使得提報者能以更寬廣的脈絡思考工作中的難題、澄清工作的價值、與自身的職涯興趣,進而延續專業生命。
工作討論團體於1960年由Martha Harris創始,齊名於同年代創立的巴林團體,並在往後的80年來,支持了無數心理相關工作者延續並發展職業生涯。本【工作討論團體】由傳承Martha Harris精神的Margaret Rustin女士督導,並由周嘉娸心理師、沈眉君醫師、劉子赫心理師帶領,透過10堂、每次75分鐘的小團體,協助您再思自己的專業身分。
線上工作討論團體:
週三早上班,由沈眉君老師帶領。報名請至:https://www.tip.org.tw/course/cid/304
週三9:30~10:45,人數限4-6位,限台灣學員
2023年:10.18、11.1、11.15、11.29、12.13
2024年:1.17、1.31、2.21、3.6、3.20
週三下午班,由劉子赫老師帶領。
週三14:00~15:15,人數限4-6位,限大陸學員
2023年:10.18、11.1、11.15、11.29、12.13
2024年:1.17、1.31、2.21、3.6、3.20
週四晚上班,由周嘉娸老師帶領。報名請至:https://www.tip.org.tw/course/cid/303
週四19:00~20:15,人數限4-6位,限台灣學員
2023年:10.19、11.2、11.16、11.30
2024年:1.18、2.1、2.15、2.29、3.14、3.28
經典基礎課程表如下:
翻譯:朱惠英/諮商心理師
|
日期
|
台灣時間
|
主題
|
講師
|
附註
|
1
|
10.13
|
20:00-21:30
|
孕期與早期照護
|
Alexandra de Rementaria
|
|
2
|
10.20
|
20:00-21:30
|
育兒期
|
Alexandra de Rementaria
|
|
3
|
10.27
|
20:00-21:30
|
父母和社交世界——手足的到來
|
Carlos Tamm
|
|
4
|
11.03
|
20:00-21:30
|
分離的挑戰
|
Carlos Tamm
|
|
5
|
11.10
|
20:00-21:30
|
回顧以及 Q&A
|
Louise Allnutt
|
|
6
|
11.17
|
20:00-21:30
|
教育育兒
|
Alexandra de Rementaria
|
|
7
|
11.24
|
20:00-21:30
|
青少年的養育挑戰(一)
|
Mariachiara Zappa
|
|
8
|
12.01
|
20:00-21:30
|
青少年的養育挑戰(二)
|
Mariachiara Zappa
|
|
9
|
12.08
|
20:00-21:30
|
向青年期的過渡——養育和分離
|
Mariachiara Zappa
|
|
10
|
01.12
|
20:00-21:30
|
代際創傷及其對育兒的影響
|
Merav Hadary
|
|
11
|
01.19
|
20:00-21:30
|
父母的角色對語言發展的影響
|
Carlos Tamm
|
|
12
|
01.26
|
20:00-21:30
|
自閉症及其對養育子女的影響
|
Mariachiara Zappa
|
|
13
|
02.02
|
20:00-21:30
|
育兒與身心障礙(一)
|
Pamela Bartram
|
|
14
|
02.23
|
20:00-21:30
|
虐待——危機中的父母和兒童保護的複雜性
|
Louise Allnutt
|
|
15
|
03.01
|
20:00-21:30
|
收養
|
Merav Hadary
|
|
16
|
03.08
|
20:00-21:30
|
回顧以及 Q&A
|
Louise Allnutt
|
|
17
|
03.15
|
20:00-21:30
|
父母、醫療危機和喪親之痛
|
Merav Hadary
|
|
18
|
03.22
|
20:00-21:30
|
父母心理健康對養育兒童和青少年的影響:心理治療父母工作的運用
|
Louise Allnutt
|
|
19
|
04.12
|
20:00-21:30
|
育兒與身心障礙(二)
|
Pamela Bartram
|
|
20
|
04.19
|
20:00-21:30
|
新生兒護理和早產兒
|
Anya Suschitsky
|
|
講師簡介
路易絲.歐納特(Louise Allnutt)
課程總顧問
路易絲.歐納特(Louise Allnutt)博士是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顧問,主要治療患有復雜疾病的青少年。在此之前,她在一家專門為有特殊需求兒童提供服務的專業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CAMHS)工作了10年。Louise對複雜創傷及其對發展的影響一直有著長期的興趣。多年來,她一直在Tavistock和IPCAPA的兒童心理治療培訓中進行教學和督導。她曾是Tavistock的自閉症研討會和創傷研討會的前主辦人。
洪素珍
課程總顧問
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諮商博士,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戲劇治療師、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諮商心理師,國際分析心理學分析師(IAAP)。 專長領域為戲劇治療、沙遊治療、創傷治療、性侵害及家庭暴力心理治療,分析取向心理治療,客體關係取向兒童心理治療與父母諮詢。
瑪格麗特.羅斯汀(Margaret Rustin)
工作討論團體督導
瑪格麗特.羅斯汀教授曾任塔維斯托克中心校長、兒童心理治療部主任,她於任職期間負責兒童心理治療及其他社區心理衛生專業訓練計畫之重要拓展及大學認證,也負責倫敦、英國其他地區及其他國家治療中心之兒童心理治療發展。從全職職位退休後,她繼續在塔維斯托克及波特曼NHS信託基金會從事教學、督導和研究工作,同時也是私人執業之兒童及成人之心理分析師。她於2015年被東倫敦大學授予名譽博士學位,並於2009年榮獲英國精神分析學會頒發之終身精神分析教育貢獻獎。
雅莉姍卓.德.雷門坦特莉雅(Alexandra de Rementaria)
雅莉姍卓.德.雷門坦特莉雅(Alexandra de Rementaria)博士是精神分析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目前在南倫敦和莫德斯利信託(South London and Maudsley Trust)擔任資深親子心理治療師。她是Tavistock and Portman的講師,參與多門課程,並在精神分析觀察研究碩士課程(M7)中擔任評估導師,以及在兒童心理治療臨床培訓(M80)中擔任督導導師。她還為Tavistock數位學院創建並開設了一門關於嬰兒發展的短期課程。她是《兒童心理治療期刊》的總編輯,並與Dilys Daws合著了一本名為《Finding Your Way with Your Baby》的書,該書獲得了英國醫學協會頒發的獎項,為父母和專業人士關於第一年的兒童育兒提供了指導。她還在多個期刊上發表過文章。她的背景是早期教育。
卡洛斯.塔姆(Carlos Tamm)
卡洛斯.塔姆(Carlos Tamm)博士是一名精神科醫生和成人、兒童和青少年精神分析師。他還是英國精神分析學會(BPAS)的會員,是Tavistock and Portman國民健康服務基金會的培訓治療師,他在那裡教學多年,也是兒童心理治療師協會的培訓治療師。他在英國和國外出版和講授有關原始心智心態、W.R. Bion著作、語言發展、精神分析及其文獻、嬰兒觀察、童年自閉症和自閉功能以及兒童和青少年情感發展的課題。他目前是國際精神分析學會(IPA)PACE委員會(精神分析協助世界危機和緊急情況)的成員,並在倫敦從事私人執業。
瑪莉雅綺拉.薩帕(Mariachiara Zappa)
瑪莉雅綺拉.薩帕(Mariachiara Zappa)是一名臨床心理學家、兒童及青少年心理治療師。 她長期對青少年的興趣始於在倫敦布倫特青年中心工作的時候,那是一家為13-25歲青少年提供心理治療的專業精神分析機構。之後,瑪莉雅綺拉在塔維斯托克青少年和青年服務中心接受培訓和工作,特別與有神經發育困難和殘疾的青少年一起工作。她目前任職於倫敦大學醫院心理醫學部門,在跨專業團隊中,尤其專精於青少年醫學。 近年來,她對於身心醫學部分,從精神分析的角度來理解功能障礙特別感興趣。
梅拉.哈德瑞(Merav Hadary)
梅拉.哈德瑞(Merav Hadary)博士是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她在Tavistock接受培訓,曾在那裡的專業寄養、收養和親屬照顧團隊工作,並在格蘭姆斯特里特醫院的精神病學住院部Mildred Creak工作。目前,她在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心理醫學科工作,專門從事與患有複雜醫療條件的青少年的工作,同時還從事腫瘤學領域的工作。
帕梅拉·巴特拉姆(Pamela Bartram)
帕梅拉·巴特拉姆(Pamela Bartram)出生並在格拉斯哥長大。作為音樂治療師,她曾與患有各種身心障礙(其中一些極度嚴重)的兒童合作。她成為Roehampton音樂治療培訓課程的主任,將臨床工作和教學與對精神分析的興趣相結合。她接受了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的培訓,並在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的兒童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務(CAMHS)工作。她成為一個為殘疾兒童及其家庭提供多學科CAMHS團隊的經理,同時繼續作為臨床工作者工作。她對與父母工作的興趣使她進一步接受成人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師的培訓。現在,她是英國心理治療基金會的高級成員,貢獻於包括嬰兒觀察、IPCAPA(獨立精神分析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培訓)和成人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培訓等課程。她是IPCAPA和成人精神分析心理治療培訓的培訓督導。
帕梅拉·巴特拉姆始終致力於為殘疾兒童、青少年和成人提供心理治療,並支持他們的家庭。她現在在私人診所工作,提供直接工作和督導。
安雅·蘇希茨基(Anya Suschitzky)
安雅·蘇希茨基(Anya Suschitzky)在Tavistock接受了兒童和青少年心理治療師的培訓,專攻五歲以下的兒童。她在倫敦大學學院醫院的新生兒科工作,並擔任Tavistock兒童心理治療培訓的導師和研討會主持人。
沈眉君
於英國Tavistock and Portman NHS Foundation完成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基礎訓練碩士級課程,之後繼續接受兒童青少年心理治療師訓練,並於Tavistock南肯頓兒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中心實習。在英國期間亦曾在倫敦布倫特青少年中心擔任實習心理治療師,並在倫敦的中小學實習。有體驗團體帶領,嬰兒觀察團體督導,個別與親子治療與督導之經驗。目前於台北嘉齡診所執業,擔任兒童青少年身心科醫師,與個人接案督導與教學等工作。
劉子赫
英國倫敦塔維斯托克中心精神分析研究碩士學位,精神分析取向觀察碩士績優結業。旅英期間,曾服務兒童福利機構,並於幼兒園與小學擔任兒童輔導員。長年鑽研於兒童、青少年的心智發展,現從事嬰幼兒觀察的教學與督導工作,及擔任精神分析取向心理專業督導。
周嘉娸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臨床教育與健康心理學系之精神分析組博士。安娜佛洛依德中心認證質化評估心智化能力之教學人員。2017年完成心智化療法基礎與專業應用課程。2017-2018年於塔維斯托克-波特曼診所協助執行心智化療法於反社會人格族群的全國療效研究。2019年完成榮格取向分析師訓練。現於臺北執業與教學。
相關訊息
日期時間 :
參見課程介紹
地點 :
線上授課,採用Zoom系統。
資格 :
教育、社工、輔導、心理治療、心理諮商等工作者或相關科系學生
費用 :
20堂線上課程9900元,於9.12前完成報名繳費者享早鳥價8500元。10堂工作討論團體11500元(團體請在其他網頁報名及繳費)。線上刷卡者可選擇分三期零利率付款。
洽詢與報名 :
Tel: 02-77007866轉2037|E-mail: service@tip.org.tw
線上報名截止日期:
2023/10/20,若人數已額滿,將提早關閉報名系統。
主辦 :
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有知心理
注意事項
1. 本課程不提供補課服務,亦禁止學員私自錄音錄影。
2. 本課程的開課日是2023年10月13日。如欲取消報名,開課日14天前告知,可辦理退費九成;開課日前7-13日告知,可退費八成;開課日前1-7日告知,可退費五成;當天未到或中途退出恕不退費,亦不得要求轉換課程,敬請準時出席。
3. 發票於付款後3日系統自動開立,若日後需退款或進行其他處理,則需要另外填寫資料,方能處理。
4. 課程結束後,本會將授予電子檔之研習證書,請妥善保管,若遺失,恕不補發。
5. 本會保留課程開辦與否之權利,並最遲於上課前10日以E-Mail及手機簡訊通知。「課前通知函」將於第一次上課前3日寄發,敬請留意簡訊及E-Mail。
6. 本課程可代為申請台灣精神醫學會、臨床心理師、諮商心理師、及社工師之繼續教育學分,但請需要者務必在開課前35日完成報名繳費手續。